首页新闻动态 - 详情

标准解读 | GB 18384《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解读

2025-08-12

7月3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开征求GB 18384《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意见,征求意见截止日期为2025年9月28日。

图片

一、修订背景


GB 18384—2020《电动汽车安全要求》作为我国电动汽车领域首批强制性国家标准之一,自发布实施以来,在规范产品生产、引导技术进步、支撑政府管理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新能源汽车技术不断发展,电动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电动汽车领域面临新问题和新挑战。为落实《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文件要求,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核心竞争力,强化产品技术标准要求,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全国汽标委电动车辆分标委自2024年4月启动电动汽车安全强标修订立项工作。

自修订工作启动以来,电动车辆分标委组织成立了涵盖头部国内外新能源汽车企业及第三方检测机构的标准修订研究组,先后召开多次线下研讨会议,针对重点修订部分,与国内主要企业进行专题交流,同时开展了试验验证工作,确保标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形成GB 18384《电动汽车安全要求(征求意见稿)》(简称《征求意见稿》)。

图片

二、主要修订内容


《征求意见稿》主要在整车刮底要求及测试方法、一键断电要求、充电插座要求修改、维修断开装置要求提升等方面做了修订调整。

一是新增整车刮底要求及测试方法。近年来,随着电动车辆保有量比重逐年提升,电池包受到来自底部损害的事故及维修案例频发,但现行标准中并无针对该场景的测试项目。目前,行业内广泛使用的底部防护测试工况分为两类,刮底测试(X向+Z向)和托底测试(Z向)。刮底测试对应车辆正面撞击石块等异物场景,托底测试对应飞石、地面障碍物等异物从车辆下方撞击的场景。GB 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增加了托底测试要求及测试方法,主要考察电池包的静态防护情况。《征求意见稿》新增了整车底部防护要求及测试方法,重点考查车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整车对电池包动态的安全防护,与GB 38031电池包静态防护一起形成完整的底部防护测试体系。

通过对大量售后案例分析发现,刮底造成的损伤主要集中在电池包前端中间部分,当车辆发生磕碰时,车速均处于较高的速度。通过对磕碰伤口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伤口形状近似于圆形,且伤口直径集中分布在100 mm左右。结合数据分析,《征求意见稿》提出刮底测试工装为直径150 mm的半球头,整车车速为35 km/h,撞击位置为整车中线±150 mm区域内的薄弱点,工装与电池包的重叠量为30 mm。测试结束后,要求整车电池包和高压连接器需满足IPXXB要求,30分钟内无电解液泄露,2小时内整车不起火、不爆炸,整车满足绝缘电阻要求。

二是增加一键断电要求。GB 18384—2020标准实施过程中,部分企业使用软开关来取代车上实体按键,实现车辆断电功能,但是软开关存在失效且不易操作等安全风险。为提升车辆安全水平,《征求意见稿》强制要求车辆具有物理断电装置,使驾驶员在紧急工况下可以通过该装置断开车辆高压回路,即车辆应在易于驾驶员操作的位置设有物理断电装置,当车辆处于静止非充放电状态时,驾驶员通过该断电装置只需一个动作就能控制驱动系统电源切断。

三是调整充电插座要求。为进一步保障人员触碰充电口时安全,《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充电高压回路在断开时,充电口的正极对地、负极对地及正负极之间都需要满足电压或电能要求;同时新增稳态电流要求,即车端插座断开后的1s内,触点与任何其他触点之间的稳态接触电流以及触点与电平台之间的稳态接触电流应低于0.5 mA AC和2 mA DC。

四是明确维修断开装置要求。GB 18384—2020标准提出了高压维修断开装置要求,但未强制要求车辆必须配备维修断开装置。为了进一步提升维修时安全,结合维修开关技术类型,《征求意见稿》明确要求车辆必须具有高压或低压维修断开装置,同时新增低压维修断开装置断电要求:低压维修断开装置应有标识与其他部件进行区分,且在分离后10s内,REESS外部B级电压电路带电部分电压降低到不大于30 V (a.c.) (rms)且不大于60 V (d.c.)。

五是更新绝缘电阻监测要求。当前2020版标准对车辆正常上电状态下的绝缘电阻监测进行了要求,但缺少从整车层面对车辆在使用对外放电功能时的绝缘电阻监测情况进行要求。调研发现,当前车辆常见的对外放电功能中V2L使用场景占比最大。为提升整车安全水平,《征求意见稿》增加车辆使用V2L放电功能时车辆的绝缘电阻监测要求,要求车辆使用V2L对外放电功能时车辆也应开启绝缘电阻监测功能。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进一步提高了电动汽车防水要求,提高电动汽车涉水测试深度,提升电动汽车涉水通过性;以及在原有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新增稳态电流测试方法及遮拦外壳承压测试方法,进一步明确了强标的检验方法。

图片

三、标准意义


标准修订期间,全国汽标委电动车辆分标委组织行业企业针对维修开关下电时间、稳态电流测试方法、整车刮底测试试验等进行了多轮测试验证工作,全面验证了《征求意见稿》相关要求科学性及合理性。《征求意见稿》的发布有利于进一步引导行业提升电动汽车安全水平,提高电动汽车安全底线,维护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建议企业提前布局、积极应对,鼓励企业在整车设计中采取比强标要求更高的技术方案,切实保障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共同筑牢新能源汽车安全底线。

022-84379292
天津市东丽区先锋东路68号
ntcas@catarc.ac.cn

扫码
关注订阅号

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
版权所有: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标准化研究院     津ICP备2020010153号-2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