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标准化的重要意义是改进产品、过程和服务的适用性,防止贸易壁垒,促进技术合作。
标准化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通过标准化以及相关技术政策的实施,可以整合和引导社会资源,加速技术积累和科技进步,推动自主创新与开放创新,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标准化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系统性、国际性、动态性、超前性、经济性。标准化管理遵循PDCA模式,建立文件化体系,坚持预防为主、全过程控制,实现持续改进的目标。
标准化的表现形式:
1.标准化为科学管理奠定了基础。科学管理应依据生产技术的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而科学管理制度的形成都是以标准化为基础的;
2.标准化可以避免重复的科学研究;可以缩短产品设计周期;可以进行科学的和有秩序的生产;可以实现统一、协调、高效率的目标;
3.标准化是科研、生产、使用三者之间的桥梁。标准化可使新技术和新科研成果得到推广应用,从而促进技术进步;
4.通过制定和使用标准,来保证各相关分工生产的活动,在技术上保持高度的统一和协调,标准化为组织现代化生产创造了前提条件;
5.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维护人类社会当前和长远的利益;
6.合理发展产品品种,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保证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利益;
7. 安全、环保和卫生标准的强制执行,是对人民生命财产和健康的根本保障。
中国标准化大事记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技术管理局成立,下设标准规格处。
1957年——中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标准局成立,负责全国标准化工作;中国加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并派代表以观察员身份参加了IEC第22届年会。
1963年——中国第一次全国标准计量工作会议召开,会上通过了中国第一个标准化十年发展规划。
1972年——国家标准计量局成立。1978年——国家标准总局成立,中国加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979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管理条例》。
1984年——国家标准局发布《采用国际标准管理办法》、《专业标准管理办法(试行)》。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颁布。
1990年——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行业标准管理办法》、《地方标准管理办法》、《企业标准管理办法》、《全国专业技术委员会章程》;国际电工委员会第54届大会在北京召开。
1993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管理办法》;颁布《采用国家标准产品标志管理办法》,实行采标产品标志制度。
199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第22届大会在北京召开。